又是一年母亲节,你我再次被讴歌母亲的礼赞淹没,而此刻美国最高法院外头,正有无数女性呐喊抗议,只为坚守自己「不成为母亲」的权利。
世界的堕胎权议题,因为推翻「罗诉韦德案」草案的泄漏又一次被点燃,其中的法理纠缠和联邦关系我懒得赘述,我只是惊讶,堕胎权竟然能成为一个议题。
但也没有那么惊讶,毕竟看过有报告指出,微博豆瓣的使用会影响女性生育意愿;也看过《亲爱的小孩》因为过分写实,被猛批贩卖生育焦虑。
一边是越来越多不愿成为母亲的女性,一边是因为宗教或人口而回潮的思想态势,成为母亲,似乎变成女性的应尽之义。
反堕胎也好,催生育也好,「为了生命」、「为了人类」的口号都是那样冠冕堂皇。
责任施加于谁,权利就归属于谁,这是最朴素的逻辑原则。
——就好比每年母亲节引起的网络声量,都比父亲节要大。到底是因为女性拥有更多。还是因为女性和母亲身份的捆绑、孩子对母亲的职责捆绑,比男性和父亲身份的捆绑、孩子对父亲的职责捆绑,要牢固太多。
那些更胜一筹的赞美,是社会唯一补偿给母亲的公关权益。
子宫作为个体器官的疼痛和付出,由此刻的女性承担,而缔结的公共道德果实,却由全体的人类摘取,慷他人之慨总是容易,你说「为了生命」、「为了人类」,那谁来为「她们」?
你说胚胎也是生命,那渴死在非洲的婴儿、被炮弹炸死的乌克兰难民、无数挣扎在饥荒边缘的平民,他们就不算生命?
你连他们都拯救不了,却对一颗诞生于意外的受精卵如此关心,你不觉得虚伪吗?
你说为了人类发展,那生产需要的无痛针、产后抑郁的心理治疗、被迫出让的职场发展、和孩子成长中无数的账单和心力交瘁,是你来买单吗?
等你什么时候接过这些责任,才有脸上桌和女性谈论生育。
从古至今,女人似乎永远在和自己的孩子竞价,以支付成为母亲的代价。
所谓胚胎生命、所谓保大保小、所谓为了孩子忍一忍。为了那颗胚胎,请交出你的身体权利。为了那个婴儿,请让产房外的「老爷」称重你和孩子的价值。为了那个孩子,请你至死呆在畸形的家庭,涮洗你的青春和尊严。
这是生命逻辑上的歧视。
如果历史不这样一次次地宣判女人输给孩子,不让女性觉得成为母亲,就意味着自己的个体价值归零;
如果社会让女性在成为母亲前,拥有最基本的知情权和选择权,今天的局面会不会好看一点。
或者,世界早已找到性价比最高的方法——堕胎罪化,赞美母亲,批判不育,模糊伤害。再把这些写进文化,写进宗教,甚至,想写进法律。
而代价,则是无数不清楚生育痛苦、不了解母职代价、被迫成为母亲的女性,她们的一生。
赞(13)